序號
|
畢業學年度
|
學生姓名
|
論文名稱
|
指導教授
|
1
|
962
|
周○真
|
官方影像中的金門戰地婦女形象(1949-1978)
|
江○煒
|
2
|
972
|
黃○娟
|
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-新加坡金門人的族群意識與認同變遷
|
江○煒
|
3
|
972
|
林○華
|
傾聽戰地的聲音:金門的戰地廣播(1949-1992)
|
江○煒
|
4
|
972
|
李○芳
|
戰地政務時期的金門學校教育
|
江○煒
|
5
|
972
|
蔡○君
|
從傳統聚落到”戰鬥村”:以金門瓊林為例
|
江○煒
|
6
|
981
|
李○
|
從漁村、軍港到商港-金門料羅村及其港口之空間變遷
|
江○煒
|
7
|
981
|
許○仁
|
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門及其海域
|
江○煒
|
8
|
981
|
李○秀
|
金門陳景蘭洋樓修復與活化:以營造體系與經營管理之觀點檢視
|
江○煒
|
9
|
991
|
許○學
|
戰地娛樂生活與社會教化-以1949-1978年的金門為例
|
江○煒
|
10
|
991
|
蔡○松
|
聚落保存制度的實踐-以金門國家公園為例
|
林○吟
|
11
|
992
|
尤○維
|
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-以金門縣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童為例
|
江○煒、
紀○棟
|
12
|
992
|
張○偉
|
金門新前墩聚落的社區營造
|
江○煒
|
13
|
992
|
陳○壽
|
金門傳統聚落保存之研究-以金門特定區計畫為例
|
林○吟
|
14
|
1001
|
許○昀
|
金門浯島城隍廟會之研究-地方廟會的文化傳統與資產價值考辨
|
唐○韻
|
15
|
1001
|
劉○棋
|
金門民間文學傳承人楊黃宛及其傳承作品研究
|
唐○韻
|
16
|
1001
|
張○玲
|
金門民間信仰的變遷:沙美聚落與境廟的觀察
|
戚○卉
|
17
|
1002
|
吳○芷
|
金門軍人消費市街之變遷-以烈嶼東林聚落為例
|
曾○仁、吳○聲
|
18
|
1002
|
陳○城
|
金門地區傳統建築群防救災體系現況研究
|
林○吟
|
19
|
1002
|
陳○啟
|
注壽延生:金門「進桶盤」儀式研究
|
江○煒
|
20
|
1002
|
曾○鈴
|
金門前世信仰:一個田野的觀察與分析
|
江○煒
|
21
|
1002
|
李○明
|
海外華人漁村產業與社會文化變遷:以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吉膽島五條港村為例
|
江○煒
|
22
|
1002
|
莊○容
|
金門水頭聚落之保存式經營-以古厝民宿為主之分析
|
江○煒
|
23
|
1002
|
翁○杰
|
金門軍人消費產業及其市街-以金門陽翟聚落為例
|
江○煒
|
24
|
1011
|
蔡○慧
|
金門蘇王爺信仰的傳播與變革
|
戚○卉
|
25
|
1011
|
王○成
|
鄉土地名文化之調查研究-以金門縣金城鎮東沙村之聚落"土名"為例
|
江○煒
|
26
|
1012
|
邊○靜
|
文化資產的活化利用與經營管理-金門後浦城區為例
|
江○煒
|
27
|
1012
|
林○斌
|
趨吉避邪:烈嶼民間信仰儀式觀點下的空間防禦系統
|
江○煒
|
28
|
1012
|
何○權
|
生態博物館展覽「前置評量」之研究-以金門浦邊聚落博物館為例
|
江○煒、徐○
|
29
|
1012
|
陳○儀
|
金門地區展示館之檢視與探討-以中山林遊客中心為例
|
江○煒、徐○
|
30
|
1012
|
吳○揚
|
島博物館的文化傳承與詮譯-從烈嶼鄉文化館到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
|
江○煒、徐○
|
31
|
1012
|
許○筑
|
不想回鄉的青年:當代金門青年的外移因素探討
|
李○翰、劉○峰
|
32
|
1012
|
李○翰
|
社會互動策略下的飲食選擇-以金門鍋貼為例
|
李○翰、劉○峰
|
33
|
1012
|
蔡○雙
|
為「誰」修復的「家」:傳統建築獎勵補助政策的實踐與效果分析
|
劉○峰、黃○琪
|
34
|
1012
|
林○瑢
|
安平劍獅符號意義的轉變:從辟邪信仰到文創產品
|
李○翰
|
35
|
1012
|
蔡○芳
|
金門婚姻移民女性的社會網絡建構:以大陸及越南籍配偶為例
|
戚○卉
|
36
|
1012
|
施○珊
|
金門傳統民居建築修繕之室內環境品質診斷
|
劉○嶽
|
37
|
1021
|
蔡○英
|
跨社運作下的金門五鄉太子信仰
|
江○煒
|
38
|
1021
|
石○靈
|
來者何神?臺南山仔頂玉二媽信仰建構與變遷
|
李○翰、劉○峰
|